前言
分层是解决软件复杂度很好的方法,它能够降低耦合、增加复用。典型的java后端开发大多分为三层,几乎成了标准模式,但是node社区对于分层的讨论却很少。node后端是否需要分层?如何分层?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路。
是否必要分层?如何分层?
个人的结论是:如果想做一个正儿八经的node后台应用,一定需要分层,java的三层架构,同样适用于node。结构如下:
dao层
dao(data access object),数据访问对象,位于最下层,和数据库打交道。它的基本职责是封装数据的访问细节,为上层提供友好的数据存取接口。一般是各种数据库查询语句,缓存也可以在这层做。
无论是nest还是egg,官方demo里都没有明确提到dao层,直接在service层操作数据库了。这对于简单的业务逻辑没问题,如果业务逻辑变得复杂,service层的维护将会变得非常困难。业务一开始一般都很简单,它一定会向着复杂的方向演化,如果从长远考虑,一开始就应该保留dao层。
分享两点dao层的建议:
1、以实体为中心定义类型描述。 后端建模的一大产出是领域实体模型,后续的业务逻辑其实就是对实体模型的增删改查。利用ts对类型的丰富支持,可以先将实体模型的类型描述定义出来,这将极大的方便上层业务逻辑的实现。我一般会将实体相关的类型、常量等都定义到一个文件,命名为xxx.types.ts。定义到一个文件的好处是,编码规范好落实,书写和引用也非常方便,由于没有太多逻辑,即使文件稍微大一点,可读性也不会降低太多。
用po和dto来描述实体及其周边。po是持久化对象和数据库的表结构一一对应;dto数据传输对象则很灵活,可以在丰富的场景描述入参或返回值。下面是个user实体的例子:
// user.types.ts
/**
* 用户持久化对象
*/
export interface UserPo {
id: number;
name: string; // 姓名
gender: Gender; // 性别
desc: string; // 介绍
}
/**
* 新建用户传输对象
*/
export interface UserAddDto {
name: string;
gender?: Gender;
desc?: string;
}
/**
* 性别
*/
export enum Gender {
Unknown,
Male,
Female,
}
虽然ts提供了强大的类型系统,如果不能总结出一套最佳实践出来,同样会越写越乱。全盘使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这样会失去很多的灵活性。我们需要的是在某些必须的场景,坚持使用。
2、不推荐orm框架 orm的初心很好,它试图完全将对象和数据库映射自动化,让使用者不再关心数据库。过度的封装一定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隐藏复杂度的上升。个人觉得,比起查询语句,隐藏复杂度更可怕。有很多漂亮的orm框架,比如java界曾经非常流行的hibernate,功能非常强大,社区也很火,但实际在生产中使用的人却很少,反倒是一些简单、轻量的被大规模应用了。而且互联网应用,对性能的要求较高,因此对sql的控制也需要更直接和精细。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不推荐使用外键,因为db往往是瓶颈,关系的维护可以在应用服务器做,所以orm框架对应关系的定义不一定能用得上。
node社区有typeorm,sequelizejs等优秀的orm框架,个人其实并不喜欢用。我觉得比较好的是egg mysql插件所使用的ali-rds。它虽然简单,却能满足我大部分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好用的mysql client,而不是orm。我也造了一个类似的轮子bsql,我希望api的设计更加接近sql的语意。目前第一个版本还比较简单,核心接口已经实现,还在迭代,欢迎关注。下面是user.dao的示例。
import { Injectable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BsqlClient } from 'bsql';
import { UserPo, UserAddDto } from './user.types';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UserDao {
constructor(
private readonly db: BsqlClient,
) { }
/**
* 添加用户
* @param userAddDto
*/
async addUser(userAddDto: UserAddDto): Promise<number> {
const result = await this.db.insertInto('user').values([userAddDto]);
return result.insertId;
}
/**
* 查询用户列表
* @param limit
* @param offset
*/
async listUsers(limit: number, offset: number): Promise<UserPo[]> {
return this.db.select<UserPo>('*').from('user').limit(limit).offset(offset);
}
/**
* 查询单个用户
* @param id
*/
async getUserById(id: number): Promise<UserPo> {
const [user] = await this.db.select<UserPo>('*').from('user').where({ id }).limit(1);
return user;
}
}
从广义的角度看,dao层很像公式“程序=数据结构+算法”中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实现直接关系到上层的“算法”(业务逻辑)。
service层
service位于dao之上,使用dao提供的接口,也可以调用其它service。service层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弄清其职责和边界。
1、实现业务逻辑。 service负责业务逻辑这点毋庸置疑,核心是如何将业务逻辑抽象成接口及其粒度。service层应该尽量提供功能相对单一的基础方法,更多的场景和变化可以在controller层实现。这样设计有利于service层的复用和稳定。
2、处理异常。 service应该合理的捕获异常并将其转化成业务异常,因为service层是业务逻辑层,他的调用方更关心业务逻辑进行到哪一步了,而不是一些系统异常。
在实现上,可以定义一个business.exception.ts,里面包含常见的业务异常。当遇到业务逻辑执行不下去的问题时,抛出即可,调用方既能根据异常的类型采取行动。
// common/business.exception.ts
/**
* 业务异常
*/
export class BusinessException {
constructor(
private readonly code: number,
private readonly message: string,
private readonly detail?: string,
) { }
}
/**
* 参数异常
*/
export class ParamException extends BusinessException {
constructor(message: string = '参数错误', detail?: string) {
super(400, message, detail);
}
}
/**
* 权限异常
*/
export class AuthException extends BusinessException {
constructor(message: string = '无权访问', detail?: string) {
super(403, message, detail);
}
}
对于业务异常,还需要一个兜底的地方全局捕获,因为不是每个调用方都会捕获并处理异常,兜底之后就可以记录日志(方便排查问题)同时给与一些友好的返回。在nest中统一捕获异常是定义一个全局filter,代码如下:
// common/business-exception.filter.ts
import { ExceptionFilter, Catch, ArgumentsHost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BusinessException } from './business.exception';
/**
* 业务异常统一处理
*/
@Catch(BusinessException)
export class BusinessExceptionFilter implements ExceptionFilter {
catch(exception: BusinessException, host: ArgumentsHost) {
const ctx = host.switchToHttp();
const response = ctx.getResponse();
response.json({ code: exception.code, message: exception.message });
console.error(// tslint:disable-line
'BusinessException code:%s message:%s \n%s',
exception.code,
exception.message,
exception.detail);
}
}
// main.ts
import { NestFactory } from '@nestjs/core';
import { AppModule } from './app.module';
import { BusinessExceptionFilter } from './common/business-exception.filter';
async function bootstrap() {
const app = await NestFactory.create(AppModule);
// 注册为全局filter
app.useGlobalFilters(new BusinessExceptionFilter());
await app.listen(3000);
}
bootstrap();
3、参数校验。 dao层设计很简单,几乎不做参数校验,同时dao也一般不会开放给外部直接调用,而是开放service。所以service层应该做好参数校验,起到保护的作用。
4、事务控制。 dao层可以针对单个的持久化做事物控制,粒度比较小,而基于业务原则的事物处理就应该在service层。nest目前貌似没有在service层提供事务的支持。接下来我准备做个装饰器,在service层提供数据库本地事物的支持。分布式事务比较复杂,有专门的方法,后面有机会再介绍。
controller层
controller位于最上层,和外部系统打交道。把这层叫做“业务场景层”可能更贴切一点,它的职责是通过service提供的服务,实现某个特定的业务场景,并以http、rpc等方式暴露给外部调用。
1、聚合参数 前端传参方式有多种:query、body、param。有时搞不清楚到底应该从哪区,很不方便。我一般是自定义一个@Param()装饰器,把这几种参数对象聚合到一个。实现和使用方式如下:
// common/param.ts
import { createParamDecorator } from '@nestjs/common';
export const Param = createParamDecorator((data, req) => {
const param = { ...req.query, ...req.body, ...req.param };
return data ? param[data] : param;
});
// user/user.controller.ts
import { All, Controller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UserService } from './user.service';
import { UserAddDto } from './user.types';
import { Param } from '../common/param';
@Controller('api/user')
export class UserController {
constructor(private readonly userService: UserService) { }
@All('add')
async addUser([@Param](/user/Param)() user: UserAddDto) {
return this.userService.addUser(user);
}
@All('list')
async listUsers(
[@Param](/user/Param)('pageNo') pageNo: number = 1,
[@Param](/user/Param)('pageSize') pageSize: number = 20) {
return this.userService.listUsers(pageNo, pageSize);
}
}
2、统一返回结构 一个api调用,往往都有个固定的结构,比如有状态码和数据。可以将controller的返回包装一层,省去一部分样板代码。下面是用Interceptor的一种实现:
// common/result.ts
import { Injectable, NestInterceptor, ExecutionContext } from '@nestjs/common';
import { Observable } from 'rxjs';
import { map } from 'rxjs/operators';
export interface Response<T> {
data: T;
code: number;
message: string;
}
@Injectable()
export class ResultInterceptor<T>
implements NestInterceptor<T, Response<T>> {
intercept(
context: ExecutionContext,
call$: Observable<T>,
): Observable<Response<T>> {
return call$.pipe(map(data => ({ code: 200, data, message: 'success' })));
}
}
所有的返回将会包裹在如下的结构中:
3、参数校验还是留给service层吧 nest提供了一套针对请求参数的校验机制,功能很强大。但使用起来会稍微繁琐一点,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多复杂的参数校验。个人觉得参数校验可以统一留给service,assert库可能就把这个事情搞定了。
小结
本文讲的都是一些很小的点,大多是既有的理论。这些东西不想清楚,写代码时就会非常难受。大家可以把这里当做一个规范建议,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期待续作~
最近看到JAVA转node的人特别多,或许nest能在JAVA转node的开发者的过度上产生积极的作用
欢迎加入nest.js国内技术交流群:489719517,期待国内nest使用者汇聚一起交流技术。
@zuohuadong 后续还有 只是写得有点慢
@zy445566 个人感觉是node+ts 在研发效率和运行效率上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