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早早聊大会,由前端早早聊与掘金联合举办。 第七届 - 微前端在中后台等场景的落地实践/qiankun 的设计方法,5 月 30 日举行,7 位讲师,报名地址:huodongxing.com/go/tl7 第八届 - 如何面试进大厂,来自阿里等大厂的候选人与面试官亲自分享,5 月 31 日举行,15 位讲师,报名地址:huodongxing.com/go/tl8
本文为第五届 - 前端监控体系建设专场讲师 - Jimmy 的分享 - 简要讲稿版(完整版请看录播视频):
前言
从宋小菜的第一款 APP 上线至今已经 5 年左右时间,我们的端应用类型也由 RN APP 逐渐过渡到 RN APP/PC/H5/小程序 等多种类型共存的情况,我们从 19 年开始就开始研发自己的 **埋点监控系统 **并在 19 年年底初步成型上线一直运行到现在,这次分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介绍我们是如何研发出如今的埋点监控系统的:
- 第一部分:简单讲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自研这个系统以及设计和开发这个系统的一些思路;
-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一下部分 SDK 的实现;
- 第三部分:讲一下上报的日志是如何处理的以及踩过的坑;
-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和展示一下监控看板;
- 第五部分:介绍一下我们的报警控制器的设计;
- 第六部分:简单讲一下任务执行器。
设计思路
首先来讲一下我们设计这个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前端监控的基本目的
前端监控的基本目的在我们看来是以下几点:
- 开发出来的应用的使用情况:有没有用户使用,有多少用户使用;
-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 作为开发者和运营者应该如何追踪定位到这些问题并及时解决;
- 同时从中吸取经验避免再犯;
- 埋点数据反哺业务:运营和产品负责人能从中得到哪些东西,从而优化产品质量。
发展史
基于以上我们对监控体系的思考,小菜前端在这 5 年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监控体系,这差不多就是我们监控体系的一个简单的发展史: 对于研发成本的考虑是造成上面发展史形成的根本原因:
- 在前期人力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主要依靠三方工具,即友盟和 Countly,这个时候使用的技术栈主要是 RN 和原生 Android 应用,由于在 15 年左右 RN 还属于比较新的技术,市面上没有较成熟的针对 RN 的埋点监控工具,因此我们是对三方 SDK 进行了魔改以达到目的的;
- 在第二阶段时我们已经将所有应用切换到了 RN 开发,于是就放弃了第一阶段的畸形方案,使用了比较简单的半自研方案,这时的埋点和监控是分开的,监控方面使用 Bugsnag ,但其对数据同步有限制,数据上报处理是和后端同学合作完成的,存储介质是 MongoDB,由于数据结构设计较为灵活且数据存储量很大,导致后面做数据处理时存在了瓶颈;
- 第三阶段时由于我们业务的高速发展,前端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 RN APP 了,还包含微信小程序和大量的 PC/H5 应用且 H5 应用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已经逐渐超过了 RN 应用,于是我们开始了当前这个多端的埋点监控系统的研发,目前覆盖了前端所有应用以及部分后端应用,系统从 19 年 10 月份上线一直使用到现在。
基础模块
接下来就应该考虑如何设计这个系统了,系统包含埋点和监控两部分,由于本次主题是监控,所以这里就讲监控系统相关的基础模块:
- 采集模块:数据应该如何采集,采集哪些端,哪些数据;
- 存储:数据应该如何存储,上报和保存的数据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 报警:报警系统应该如何设计,如何嗅探错误,如何通知到负责人;
- 异常管理:如何对上报的异常进行归类,从而进行管理;
- 展现:总结异常发生情况,并展现给使用者。
系统架构
以下是系统目前的基础架构:
客户端 客户端目前覆盖到了 PC/H5、RN 应用、小程序,由于 node 应用还比较少应用到业务中,考虑到投入产出比,还没有进行 SDK 的研发。
日志处理
日志处理经过三层:
- 第一层考虑到流量较大采用集群的方式分散压力,同时对数据做初次处理,这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讲到;
- 第二层主要是使用 Kafka 集群进行 buffer,降低 ES 写日志的压力,同时也具有缓存数据的功能,避免 ES 宕机造成的数据丢失,Filebeat 则是在应付 Kafka 出问题时的 backup;
- 原始数据则在经过处理后存放在 Elasticsearch 中。
数据处理 这里便是第三层的日志处理:
- 端上的埋点数据经过处理后会存放在数据仓库内,这是后端同学的工作了;
- 从前端搜集到的错误数据则是在监控系统后台做处理的,这里后面会讲到。
数据展现
- 一是埋点数据的展现,是在后端同学处理后保存到数据仓库中,然后由我们前端的可视化报表系统进行展现;
- 二是监控错误数据的展现,由监控系统的监控看板处理。
监控系统各模块间的数据流向
以下则是展示监控系统中从数据上报到展示的整个数据流向全过程
SDK 实现
接下来就简单讲一下 SDK 的实现
采集哪些数据
首先要考虑的是应该采集哪些数据 虽然是监控错误数据,但是有时候为了分析错误的形成原因或者重现错误出现的场景,我们还是需要用到用户的行为数据的,因此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两方面: 用户行为数据:
- 用户页面操作:点击,滑动等;
- 页面跳转:SPA/MPA 页面跳转, APP/小程序的页面切换等;
- 网络请求;
- 控制台输出: console.log/error 或者 Android log 等;
- 自定义事件上报。
错误数据
- 后端接口错误:
- 服务不可用导致的前端问题
- 业务数据错误导致前端处理数据出错而形成的前端错误等
- 前端 JS 错误:
- 语法错误
- 兼容性错误等
- APP Native 错误等
SDK 实现
由于时间原因,这里简单讲一下两个端的 SDK 的简单实现: RN SDK 小菜的 RN 应用是比较纯粹的 RN 应用,所以 RN SDK 实现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端: JS 端
- 错误捕获:RN 已经提供了比较方便的 API
- ErrorUtils.setGlobalHandler 类似于浏览器的 window.onerror,用于捕获 JS 运行时错误
- Promise.rejectionTracking 类似于浏览器的 Unhandledrejection 事件
- 还提供自定义上报错误,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过程中 try/catch 然后调用
- 网络请求:代理 XMLHttpRequest 的 send/open/onload 等方法
- 页面跳转:小菜 RN 应用的路由组件是对三方组件 react-navigation 的自定义包装,我们只需要在 onStateChange 或者在 Redux 集成方式中使用 screenTracking 即可
Native 端
- iOS 使用 KSCrash 进行日志采集,可以本地进行符号化
- 存储捕获到的数据(包括 JS 端和 native 端)统一上报
代码展示Promise.rejectionTracking 的代码展示
const tracking = require("promise/setimmediate/rejection-tracking");
tracking.disable();
tracking.enable({
allRejections: true,
onHandled: () => {
// We do nothing
},
onUnhandled: (id: any, error: any) => {
const stack = computeStackTrace(error);
stack.mechanism = 'unhandledrejection';
stack.data = {
id
}
// tslint:disable-next-line: strict-type-predicates
if (!stack.stack) {
stack.stack = [];
}
Col.trackError(stringifyMsg(stack))
}
});
微信小程序 SDK 这里简单讲一下微信小程序 SDK 实现的两个方面: 网络请求代理全局对象 wx 的 wx.request 方法:
import "miniprogram-api-typings"
export const wrapRequest = () => {
const originRequest = wx.request;
wx.request = function(...args: any[]): WechatMiniprogram.RequestTask {
// get request data
return originRequest.apply(this, ...args);
//
}
}
页面跳转覆写 Page/Component 对象,代理其生命周期方法:
/* global Page Component */
function captureOnLoad(args) {
console.log('do what you want to do', args)
}
function captureOnShow(args) {
console.log('do what you want to do', args)
}
function colProxy(target, method, customMethod) {
const originMethod = target[method]
if(target[method]){
target[method] = function() {
customMethod(…arguments)
originMethod.apply(this, arguments)
}
}
}
// Page
const originalPage = Page
Page = function (opt) {
colProxy(opt.methods, 'onLoad', captureOnLoad)
colProxy(opt.methods, 'onShow', captureOnShow)
originalPage.apply(this, arguments)
}
// Component
const originalComponent = Component
Component = function (opt) {
colProxy(opt.methods, 'onLoad', captureOnLoad)
colProxy(opt.methods, 'onShow', captureOnShow)
originalComponent.apply(this, arguments)
}
日志处理
接下来就讲一下我们是如何做日志处理的:
系统结构以及作用
首先展示一下日志处理模块(我们称之为 log-transfer)的基本结构:
结构
数据上报属于处理原始数据的第一层,包含以下特点
- 采用多节点模式:考虑到数据流量可能比较大,因此采用多节点分担压力(这里每个节点都进行了容器化)
- 每一个节点都有作为 backup 的 Filebeat :考虑到后续处理的 Kafka 的稳定性,添加了 Filebeat 作为备用
作用
- 解密上报的数据并验证其正确性;
- 处理部分数据字段,避免数据丢失,这会在后面提到;
- 加入一些客户端 SDK 无法拿到的字段:如 IP;
- 转发处理过后的数据。
其中的要点
日志上报处理中有不少需要注意的要点,这里挑几点简单说一下:
- 由于数据量较大,所以所有数据并不是写在一个索引里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按时或者按天建立索引保存数据
- 由于上一条的缘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索引模板,因而某一字段的数据类型一定要统一,否则会造成数据保存失败的情况,以下是一个错误示例:
- 建立索引模板的前提是所有端上报的数据有统一结构,但是又由于不同端的特性导致不可能所有端上报的字段完全统一,这就存在不变的字段和变的字段(即基于端类型的特殊字段),哪些字段变哪些字段不变需要设计系统时进行衡量,即要保持适度的灵活:
- 如果使用 JSON 类型数据进行上报且在 ES 中依然保存为 JSON 数据,虽然存在索引模板,但是在模板没有照顾得到的字段上报上来时会生成新的字段,因而会造成字段数量爆炸,例如 iOS 的 native 错误符号化以后上报会生成很多字段,处理额外字段,这也是这一节讲到的 log-transfer 的作用之一。
监控看板
接下来简单讲一下监控看板:
展示
一线是监控看板的一些简单展示截图
作用
看板的作用包括:
- 实时 PU/V 查看;
- 实时错误日志查看;
- Issue 管理;
- 报警任务查看和编辑等。
Issue 处理流程
什么是 issue? 即对已经上报的同类型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后抽象出来的数据,便于我们对同一种的错误进行跟踪和处理。 Issue 存在明确的生命周期,这里展示的就是我们的 issue 生命周期:
- 对于不需要处理的 issue,可以将其直接置为忽略状态;
- 如果分配的 issue 自己无法处理可以转派他人;
- 处理后的 issue 不会立马关闭,发布后系统会在线上进行验证,如果复发则会 reopen。
以下是一个错误详情的示例: 使用 source map 转换后的堆栈信息也会展现在错误详情中。
报警控制
接下来讲一下我们是如何设计和开发报警控制模块的:
结构以及作用
结构 首先是系统结构:
- 可以看到报警控制模块(我们称之为 Controller)与其他模块之间并不是直接交流的,而是通过 Kafka 交流的;
- 监控看板编辑报警任务,而报警控制模块消费报警任务;
- 报警控制模块通过 Kafka 控制 Inspector (即任务执行器)执行报警任务。
作用
其中要点
错误信息特征 前面解释了什么是 issue ,但是没有说明 issue 是如何抽象出来的,这里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以 JS 错误为例:
JS 错误我们在上报时使用 Tracekit 进行标准化,从而得到具有统一结构的错误信息,然后据此判断和归类错误,参考字段包括:
- 错误类型:如 TypeError, SyntaxError 等;
- ErrorMessage:即错误信息;
- 触发函数: onerror/unhandlerejection;
- 堆栈信息。
以下是系统 ISSUE 的展示:
ISSUE 的每一次状态更新都会被记录下来
Kafka 的作用 Kafka 的作用主要包括:
- 任务队列的存储和分发;
- 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
为什么不使用实时通信(socketIO/RPC)?总的来说是为了系统稳定性考虑
- Kafka 具有缓存通信信息以及缓解系统压力的作用;
- 相比于实时通信,使用 Kakfa 稳定性更高报警任务,到达率更有保障:如果某个单节点服务宕机,如任务控制器,那么待该服务启动后依然可以消费之前缓存在 Kafka 中为送达的信息。
当然,Kafka 也有替代方案,如 Redis/RabbitMQ 等。 报警任务设计 报警任务设计在报警系统中属于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大致将其抽象成两大部分:
- 任务执行规则(或者说执行频率)
- 任务判断规则(或者说触发报警的规则)
- 判断细则:即是否多个条件形成一个报警任务,多个条件间的关系如何
- 查询类型:是 ES query 还是 SQL 查询,或者其他
- 查询结果计算规则
数据结构示例 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报警任务数据结构示例:
报警任务是可以人为设置和控制的
任务执行
然后就是系统中最后的一个模块,任务执行模块(我们称之为 Inspector):
任务执行器则比较简单,主要用于执行控制器分发的报警任务,查询上报的线上数据根据任务的判断规则生成相应的任务结果并通过 Kafka 返回给任务控制器,由于报警任务可能较多所以采用集群的方式部署,多节点分散任务压力:
总结
最后再放出在之前给出的各模块之间的 数据流向图,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一些了: 整个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数据流通都在这张图上。我的演讲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挂了~